TOP

PREVIOUS

NEXT

  • 01

    蘇郁雯
    在手工皮件中,享受平靜的獨處時光
  • 02

    洪雅容
    感受身體輕盈律動,重組心情和思緒
  • 03

    周詩婕
    擺脫舒適圈,不斷探索身心靈的極限

在生活裡 遇見她最好的樣子

文 / 品牌溝通及公共事務部

為了滿足生活中不同層次的需求,人們必須展現不同樣貌,尤其許多兼顧多重身份的現代女性,更是力求把每個面向發揮到極致。

而在職場、家庭、群體賦予的標籤底下,其實仍有一部份的她們,是刻意保留給自己的,不論再忙,都會空出時間,回應來自內在的聲音,擁抱自己的天賦與熱情。

三位南山女性業務夥伴,跨越三個世代,長期投入三種興趣專長,善用工作的彈性,為各個角色找到完美平衡,因為懂得好好生活,所以能夠從容地在生活中,遇見自己最好的樣子。


蘇郁雯

重錦通訊處
在手工皮件中,享受平靜的獨處時光
郁雯享受製作手工皮件時的專注與平靜。
「我覺得興趣是性格的延伸,是你會很自在舒服投入的事情,所以我的興趣幾乎都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。」很難相信個性內向、獨來獨往的蘇郁雯襄理,已經在南山服務保戶14個年頭。回到家的她是一對六歲半龍鳳胎的媽媽,延續著一直以來對美的熱情,陸續發展出手工皮件、室內植栽等長才。

即使堅持不接客製訂單,郁雯的手工皮件在朋友圈中仍小有名氣,在拜訪客戶時拿出自己親手做的iPad皮套,總會收到許多詢問,「我都跟他們說,『你們可以等等看,但我不保證喔。』因為我認為,當興趣有了現實的壓力,就很難維持原本的純粹。」

郁雯從學生時代就喜歡手工藝,出社會後參加一次手作皮革零錢包的體驗活動,發現初學的自己只要花一、兩個小時,就能完成一個令人滿意的成品,決定報名皮件基礎工法的課程。她認為,從基本功學起,了解原理,未來才知道如何變通。

郁雯享受製作手工皮件時的專注與平靜。
「這就是我做事的方法,慢一點沒關係,後面會愈來愈輕鬆。而且這件事能不能成為長期興趣,也需要投入一段時間,觀察它能不能跟我的生活搭配。」郁雯需要兼顧家庭和工作,而皮件只要有一點點時間就能從無到有完成一個作品,既容易掌握,也很舒壓。

有了孩子以後,確實會壓縮到郁雯重視的獨處時光,但她從不認為自己必須取捨,「我不是為了小孩而活,他們會好奇,但也要配合我,否則就不准參與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也會漸漸學著愛物惜物。」她的原則堅定,但語氣卻溫柔。

這樣的溫柔和堅強,或許可以回溯到多年前,乍聽父親罹癌消息的那一刻。當時的郁雯還在讀大學,自小單親的她,急著想分擔家計,因此加入了南山,「打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個性不適合當業務,但正因為這樣,我從來沒想過放棄,別人做一件事要花的時間,我可以比別人多花兩倍、三倍去補我的不足。」

為了盡早創造收入、照顧家庭,郁雯硬著頭皮學會積極主動,「刻意練習久了,好像就變成個性的一部分,但這也不代表我否定原本的特質。」

如今無論多大的場面,郁雯都能侃侃而談,但她一直為自己保留了一方小小天地,在這裡她不必妥協,可以好好照顧自己、專注當下,當她起身時,就會再次充滿能量。

郁雯的手工平板套和筆套時常獲得詢問。

洪雅容

聯想通訊處
感受身體輕盈律動,重組心情和思緒
雅容自五歲起就學習舞蹈。
五歲起開始學習鋼琴和舞蹈的洪雅容主任,在國小三年級時接觸到芭蕾,從此一見傾心。雖然往後人生中每一個升學、才藝的岔路口,雅容都在父母的期待下選擇了升學,但走上學霸之路的她,始終沒有把舞鞋脫下。

許多家長熱中將孩子送進音樂班,雅容的母親也不例外,尚未入學就督促她學鋼琴、舞蹈,「但我比較喜歡跳舞,享受一群人、一起律動,不喜歡一個人關在家裡練琴。」

一直到大學,除了聯考前夕,雅容都維持著一週兩天舞蹈課,教室落地鏡中的她,從孩童蛻變成少女模樣。國三和高三時面臨升學選擇,舞蹈程度堪比科班學生的雅容,學科成績竟也異常出色,未來要走什麼路,成為兩難,「對於要不要選藝大、舞蹈系有過掙扎,但家人勸我把跳舞當興趣就好,當作職業,會很辛苦。」後來一路從數學系唸到美國電機碩士的她,個性理智又思路清晰。

雅容自五歲起就學習舞蹈。
自1974年起,教育部為了宣揚傳統文化、促進國際交流,每年選拔才藝優異的大專青年,組成「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」(簡稱「青訪團」)到世界各地演出。

雅容大學時參加超過千人的青訪團甄選,通過重重關卡,成為最後留下70人中的一員。她和其他團員歷經長達半年的集訓後,代表台灣出訪歐洲、中東,巡演長達兩個多月,留下難忘回憶。

出國唸書、回台工作之後,舞蹈逐漸被擱下。直到2012年青訪協會成立,加上業務員工作提供充份彈性與時間,雅容才再次為了青訪40、43的慶祝活動及國外表演邀約恢復練舞,準備演出。

「在跳舞當下,我可以重組自己的心情和思緒。對我來說,興趣最大的價值,就是能幫助一個人穩定情緒,避免因為衝動做出錯誤的決定。」雅容認為,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舒壓方式,只是剛好跳舞滿足了她的需求,在青澀的歲月裡,讓她有一個舞台,遇見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,踮著腳遊走在理性與感性的邊界,用最優雅的姿態展現自己。

青訪協會登台表演。

周詩婕

宏廣通訊處
擺脫舒適圈,不斷探索身心靈的極限
詩婕在特搜隊學習各種救援技能。
「我一直很嚮往極限運動,超愛看災難片和喪屍影集,而且我都會想像這些事真的發生,連看『鐵達尼號』的時候都在想遇到沉船要怎麼樣才能活下來。」聊起自己的「特殊愛好」,周詩婕經理有點不好意思,卻又帶著幾分雀躍。

出身自業務員家庭的詩婕,是南山的90後新血,在衝刺事業之餘,也投注很大的熱情在一項很獨特的興趣 — 救援。

五六年前,詩婕在朋友的帶領下加入義消特種搜救隊。義消的類型很多,而詩婕所屬的特搜隊主要是在大型事故現場協助救援,近幾年維冠大樓倒塌、普悠瑪事件,都能見到特搜隊員的身影。

詩婕在特搜隊學習各種救援技能。
因為要應付的狀況更為複雜,特搜隊的訓練也格外豐富,「什麼都要學,為了山難救援要學繩結、垂降,有能力的人還會去考潛水證照。」

在地震救災訓練時,隊員們必須攜帶機具破壞水泥牆,「鑽出一個要趴著才能進去的小洞,進去後再繼續鑽面前的牆。」第一次進入模擬房屋倒塌現場的經歷,讓詩婕餘悸猶存:「幾乎是密閉空間,鑽洞時周圍牆壁都在震動,回音非常可怕。我當時就想,如果真的在地震災後現場,做這件事真的要很有勇氣。」

我願意先成為那個
有能力幫忙的人。

救援行動中,只要觀念正確,都能盡一份心力。

真正在救災時,女生的體能不佔優勢,但詩婕在訓練中學到一個重要的觀念:「並非每一項任務都有很高的技能或體能要求,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願意幫忙的心。」

詩婕舉例,「像是有人在架設支架的時候,我們可以幫忙尋找支點,或是去做後勤支援,因為搜救人員從現場出來都體力耗盡了,他們裝備需要有人整理、補充。」

雖然觀念清楚,訓練也扎實,但談到前往救災,詩婕承認自己心裡還有尚待克服的恐懼。聽前往大型事故現場搜救的隊員描述,明知倒塌的建築裡有人、也聽得到敲東西的聲音,但自己就是救不到他,那種難以言喻的壓力讓她卻步。

面對心魔,詩婕積極「打怪」。她主動報考初級救護執照,就是希望藉著跟救護車出勤的機會,接觸各種危急情況,鍛鍊心理耐受力。

「如果我的親友發生什麼事,我希望有人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幫助他,所以我願意先成為那個有能力幫忙的人。」支撐詩婕不斷挑戰極限的,除了超齡的危機意識,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這份捨我其誰的熱忱。

懂得愛自己的人,才知道如何愛別人。希望這些南山人的故事能如同一面鏡子,讓你照見那個溫柔堅定、輕盈優雅、恣意飛揚的自己,永遠不忘初心,懷抱熱情,捕捉生活中閃現的美好訊息。

SHARE

更多好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