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者怎麼說?
「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從來沒想過會去做的事。」第一次排練、最後一次排練、登台前、謝幕後,不只一位舞者這麼說。
30位南山業務夥伴,攜手30名保戶,經過六次集訓以及數個月的反覆練習,登台演出改編自丞舞製作團隊作品的《
藝綻浮花》。
對素人舞者們來說,這場「浮花」彷彿是一場夢,有人從來沒想過自己會上台跳舞,卻在保戶充滿期待的邀約下硬著頭皮上陣;有人一直對舞蹈充滿好奇與熱忱,而這次終於夢想成真;有人早就練舞多年,卻是第一次有機會讓跳舞發揮這麼大的影響力。
「有種不真實的感覺。」真正粉墨登場的那一刻,台上的每一個人心裡或許都閃過這個念頭,不管是一次次遠從嘉義北上來參加排練的她,又或是陪伴癌症三期的奶奶一起練舞的他。
舞蹈怎麼看?
表演開始前,南山人壽尹崇堯董事長特別提到,《藝綻浮花》的創作理念,傳遞了業務與保戶之間長久建立的信賴關係,「我們常說一張保單一世情,這就是南山一直重視的陪伴與關懷。」尹董也不忘承諾,這份感動將透過南山「舞動列車」公益行動走遍全台,持續推廣美學欣賞、舞蹈教育及肢體開發。
現代舞在台灣不算熱門的表演形式,因為觀眾總說看不懂。作為這場藝文盛宴的幕後推手之一,威大認為,編舞者的初衷不必太過深究,「他背後的故事,並不是你的故事。他將自己的體驗和感情投射給觀眾,觀眾只需要好好沉浸其中,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,找到跟這個舞作的連結,就夠了。」
在節目的最後,威大加入演出,「其他舞者跳20分鐘,我只跳80秒,這已經讓我知道,大家有多麼不容易。」看著舞者們從彩排時的挫敗,到台上的自信笑容,他認為,這個轉變的歷程,以及從舞蹈及公益中得到的快樂,遠比舞步的熟練精湛更重要。
南山公益之夜舞碼《藝綻浮花》
《藝綻浮花》改編自丞舞製作團隊蔡博丞總監的經典作品《浮花》。最初,《浮花》發想自台灣民間信仰中放水燈的意向,乘載蔡總監對親人的思念、祝福以及希望,而《藝綻浮花》亦由他親自操刀,為南山量身打造。
以「水」作為主要意象,舞者身著澎裙,有如水面上漂浮的花燈,而他們時而優美時而激昂的肢體動作,則如水燈中心的燭火。浮花雖小,卻能匯聚成大大力量,盞盞都是彼此生命中的明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