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PREVIOUS

NEXT

每種人生選擇
都值得一個安心慢老的家

文 / 品牌溝通及公共事務部

寒冷的冬夜,一位獨居老太太在黑暗中摸索起身。飽受夜間頻尿困擾的她,急匆匆地朝廁所移動,不料一腳踢到門檻,整個人瞬間摔倒在地。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,不僅讓她身體受傷,甚至可能導致喪失自理能力,生活從此難以回到正軌…這不只是親友間口耳相傳的故事,更是日益頻繁出現在報章雜誌上的提醒。

一人戶數攀升,跌倒不是老人專利
台灣獨居人口逐年增加,根據內政部2023年統計,「一人戶」總戶數達332.3萬戶,占整體家戶的36%以上1,反映出高齡、少子、獨居、晚婚等多重社會趨勢交織出的結果。而高齡化浪潮下,2023年的65歲以上獨居長輩也已超過97萬人,占比超過兩成。2

「不婚不生,快樂一生!」這句不少人掛在嘴邊的口號,道出人們對於自由與無壓力生活的嚮往,反映了日益普遍的「單身」、「頂客」等人生選擇。然而,年輕時的我們精神飽滿、體力充沛,很容易輕忽獨居的種種潛在風險,其實一道門檻、一塊溼滑的磁磚、甚至是床邊的雜物,都可能引發無法預測的後果。

「跌倒真的不是老人家的專利,只是年輕人摔了可能沒那麼嚴重。」無障礙空間規劃專家蔡俊明分享,曾和幾位建築師朋友出國考察,入住當地旅館,一位年輕的設計師卻在洗澡時,因為規劃不良的乾濕分離設施而跌倒,撞到肋骨,還好後來自行清醒過來,才勉力打電話求助。

作為福樂多福祉事業總經理,蔡俊明與父親深耕樂齡產業超過30年,除了見證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帶來的產業轉型,也深刻了解不同世代、不同族群對於居家空間的共同需要:安穩、安全、安心。

福樂多福祉事業總經理蔡俊明與父親深耕樂齡產業30年,見證台灣人口結構與照護需求的變遷。


從浴室到臥房,居住風險無處不在
30年前福樂多成立之初,台灣剛邁入高齡化社會,民眾對於老年照護的認知尚在起步,公司業務也集中在銷售「輔具三寶」——助行器、輪椅與病床。隨著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例從7%攀升至20%,照護需求日益多元,福樂多也逐步從單純銷售輔具轉為提供全方位的老後生活規劃服務。

根據福樂多的經驗,浴室和臥室是民眾在家中最容易發生意外的空間。浴室濕滑的地面和缺乏扶手的設計常導致跌倒,重則引發髖骨骨折等嚴重傷害;臥室則因床鋪高度不適或環境雜亂,增加起身和移動時的危險性。

對於長者而言,跌倒往往成為健康狀況的分水嶺,因此跌倒之後挑戰才真正開始。例如,獨居者在康復期間如何好好打理自己?老老照顧的家庭如何避免因為一人失能而拖垮原本健康的另一半?輪椅、拐杖是否適用於台階遍佈、迴旋空間狹窄的住家?「台灣有許多老舊公寓,40年以上的老房子大約占了30%。這些住戶一但生病或跌倒住院,就必須擔心出院後無法上下樓、回不了家。」蔡俊明提醒。

蔡俊明指出,在緊急情況下,可選擇臨時輔具或簡易無障礙改造應急,例如購置助行器、洗澡椅或安裝扶手、調整高低差等。然而,這樣的措施通常是事後補救,效果有限,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在購屋、裝潢時就抱持長遠眼光,提前考慮未來需求,採用無障礙的設計思維,或預留將來能快速便捷調整的空間和可能性,才能顯著降低風險。

符合多元情境的無障礙空間,美感也不必妥協。


從觀念到行動,提早替未來鋪好路
「我們很多客戶都是請我們幫自家長輩做居家改造,但近年也有些青壯年開始懂得幫自己做準備。」蔡俊明笑著說,「像有一位單身的女兒就特別要求,幫她母親規劃扶手的時候要用好的材料,還要能融入裝潢不違和,因為她以後自己獨居時也很有機會用到。」

推動這些理念並不容易。蔡俊明分享,正值人生精華期的年輕人,往往很難想像老年生活的困境,認為這些都是遙遠未來的事。福樂多深知改變觀念是關鍵,因此積極透過各種場合宣導「老,不等於長照」,只要為未來提早準備,就能確保健康與尊嚴並存。

「幸福,就是能夠在家,自由自在地生活。」這句高掛在福樂多總部外的標語出自蔡俊明之手。他認為,家才是每個人最理想的避風港,而不是機構。隨著高齡化時代來臨,每個人都將面臨老化的課題,無論是為自己、為伴侶還是其他家人,提早準備都是至關重要的關鍵。

從打造安全的居家環境,到改變對老化的觀念,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具體的措施,更是心態的轉變,確保在老後的歲月裡,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舒適與安樂。

面對高齡化浪潮,提早準備老化課題對自己、伴侶及家人至關重要。
理想的輔具,讓長輩安全、家人安心,也提升照顧者的工作品質和士氣。
* 資料來源:
1.內政部(2024):三. 年度縣市及全國統計資料(括弧內為資料起始年)下的07. 縣市戶數結構(96)
2.內政部(2024):113年第24週內政統計通報



SHARE

更多好文